每到3·15,各行各業都會曝出一些維權故事或是行業黑幕,我們總是一邊同情受害者,心里一邊嘀咕“千萬不要上當受騙了”,而結果常是“次次都上當,當當不一樣”,尤其是在魚目混雜的家裝市場,消費者更是防不勝防。其實,要想識破陷阱非常簡單,我們不妨聽聽優秀家裝企業的老總們爆料。 本文來自菏澤裝飾網 材料上虛高報價 首先,業主要與裝修企業的相關人員核實所報項目的真實情況,防止虛報謊報;其次要弄清自己所需要的材料、施工程序以及服務項目。對弄不清楚的材料可到裝飾裝修材料市場去咨詢了解,做到心中有數。必要時應讓設計師估算出各種裝修材料的用量,規定余虧比例,以防裝修時偷工減料;三是在施工圖上標明詳細的施工做法和材料品名、等級作為合同附件,仔細檢查報價單所列項目的名稱、數量、單價和總價,不可疏忽大意,更不可貪一時之便而放棄原則。 偷工減料暗牟利 業主應選擇具有合法營業執照,具備裝飾裝修資質證書,有固定的辦公經營場所和固定的設計施工隊伍的裝修企業;其次要認真檢查施工方估算的工程面積,使用的各種材料規格、等級,弄明工程造價、質量是否與實際相符;三是當裝修結束后,驗收工程質量最好請有關質量監督檢測部門一道,逐一核對、查找問題,防范于未然。 施工合同模棱兩可 其實,正規裝修公司所提供的合同均為國家有關部門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書,消費者應拒絕由企業自己制定或擅自改變合同中條款的文書。其次,在簽訂合同前應明白裝修工程合同的內容,如消費者對工程概況、質量要求、工程價款支付等約定的責任、義務尚不清楚,建議當場簽訂補充協議,闡明雙方權利、職責及對違約方的懲罰或解決方式等條款。三是對簽訂的合同,必須通過市場管理部門鑒定是否合法有效,一旦發生爭議,市場管理部門可站在客觀、公正的立場,正確解決矛盾,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