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出水面的銷售商無疑是最渴望家具業進行一場必要“革命”的群體,而潛在水底的廠家與賣場,同樣需要一場必要的“革命”來“洗臉革心”。 銷售商之“革命” 革命土壤: 1、 單一的渠道,依賴家居賣場為生存平臺的產業結構,注定過著“寄人籬下”的結局。品牌是廠家,平臺是渠道商的,銷售商隨時都存在“被剝離”的風險。 在廠家與賣場之間,最大的壓力來自于賣場。 其一,賣場盲目擴張,一個城市人均1平方米賣場的城市都已出現了,究竟還讓不讓銷售商“活”。或許賣場會說,只有在競爭越激烈的市場才能體現出企業的競爭力,但競爭的代價卻是由廠商來承擔。“如果中國的家居賣場再減少一半,消費者照樣能買到家具,而且還能買到品質更好,價格更便宜的家具。”2011年在搜狐家居三亞家居總裁論壇上,廠家代表炮轟賣場的擴張論。 其二,租金節節高攀,租金成本已經占到經營成本的30%,甚至更高,浙江家具協會會長蔣鴻源明確指出,如今家具市場中的四方利益已經出現不平衡,主要原因就是家具賣場的運營成本偏高。他舉例說,在北京,家具賣場每平方米年租金高達6000多元,杭州的家具賣場每平方米年租金在1500元至2000元。這個價格,蓋樓都夠了。經銷商代表透露:以往200平方米店面,一個月的租金是2萬元,年利潤可以達到50萬元;現在300平方米的店面,一個月租金是4萬元,年利潤還是50萬元。因此,大量家具經銷商投資負擔加重,經營成本增加,平均利潤下滑,甚至出現了虧損。 其三,每年一簽的合約,而且從不明確續約的條款,也就是說明年位置租不租給原來的廠商不確定,漲價不是按比例遞增,而是隨意性的增長。條約存在極大的不公平的內容。其實,一年一簽與租不租,不是問題的要害,要害的銷售商每租一處,必花幾十萬元的裝修。以目前行業的平均利潤,幾十萬元的裝修費沒有三五年賺不回來,甚至還要更長的時間。 2、與廠家僅僅是貨與款的關系,不給錢就不給貨,錢不到帳貨不發。而貨什么時候到及發錯與否,廠家是不負責任的。甚至只要銷售商簽收了,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廠家也可以概不負責,更為可惡的是隨時可以撤消銷售商的代理資格。 3、來自網絡世界的挑戰,家具“觸”網并逐步蠶食市場的份額,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,而且蠶食的份額將會越來越大,三年、五年后,或許就是一股強勁的潮流。 根本原因:眾多因素導致虧損,且虧損局面個體無法扭轉,長期的虧損必然走上“革命”之路。 出路:獨立店、網店;銷售商之間聯合開獨立賣場、轉移市場、尋求新的合作伙伴(賣場業態新模式)、與家裝公司合作等等。 家具廠家之“革命” 革命土壤: 1、 銷售商合作關系不牢固,廠家可以隨意更換銷售商,同理,銷售商也可以隨意更換廠家。“一夫多妻制”的合作模式,注定只能圍繞“利益”來維持關系。沒有利益或“第三者”的吸引者更大,將會分道揚鑣。 2、 賣場捆綁,全國家居連鎖賣場爭先恐后的擴張,尤其是地理位置有缺陷的賣場,就直接捆綁廠商。進駐這樣的賣場,結局只有一個:虧損(絕大多數廠商)。銷售商是不可能在這種賣場堅持下去的,因此,最終只能由廠家來買單。當然,只有一兩家這樣的賣場也不礙事,不幸的是這類型的賣場越來越多。對于被捆綁進去的廠家而言,是一個永遠都填不滿的“無底洞”! 3、 被動接手代理店,銷售商“撐”不下去時,會不顧后果直接“走佬”。但廠家卻不能這么做。“你是要北京市場,還是要全國市場”類似這種恐嚇屢見不鮮。代理商撤店越多,就意味著廠家需要接手的店更多。這種現象已經開始蔓延了。 根本原因:俗話說,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,而廠家是“舍得了孩子也套不住狼”。 出路:重構與銷售商關系、代理與直營模式并軌、重新選擇渠道商、建設獨立店、與銷售商共同開拓新渠道等。 家居賣場之“革命” 歷史軌跡:順著家具業發展的軌跡回尋,“前店后廠”約走了十年的時間,而后,大排檔攤位式的賣場開始萌芽并成長為市場的主流模式,也是在約十年的時間。2000年以專賣店形象為代表的賣場開始出現。大排檔攤位式的賣場迅速被邊緣化。這是形式的轉變,在形式的背后還有結構的變化。最初所謂的賣場不是租賃給銷售商,而是賣場方代理廠家的產品。后來出現了銷售商,賣場升級為“二房東”。 革命土壤: 1、 網上商城,從去年開始,淘寶商城全面進軍家具業,短短一年時間上百家家具品牌入駐淘寶,隨著今年愛峰潮北京體驗店開業。國內各大傳統門戶網站開始進軍家具電商,京東商城的家具品牌在迅速增加,新 浪花費巨資建立獨立商城,并在7月正式上線。而搜 房家天下鎖定定位商城,并動用全網資源推廣,傳言凡客誠品也要進軍家具。這是一場電商之戰,搜狐家居商城、淘 寶商城、新 浪、搜 房家天下、Q Q商城等電商巨頭正在全線開戰。當家具業界都在為今年渠道形勢“關、停、并、轉“所擔憂時,家具電商卻在一路高歌猛進。國內一線房產的調控讓投資人紛紛出場,剛性需求正在凸顯,面對高價貸款的壓力,他們更傾向網上的高性價比家具,這就是今年家具電商500%的增長原因。 2、 廠家獨立店,被賣場捆綁的成本猛漲的同時,獨立店再度成為廠家思量的對象,在美克美家通過獨立店已經鞏固了自身的行業地位,曲美的獨立店也運營得有聲有色,近期紅蘋果家具在北京也試水“獨立店”。獨立店頗有應運而生的苗端,廠家的獨立店一旦上了軌道,將是賣場解體的開始。 3、 同行新模式,差異化求生存,在全國連鎖家居賣場步步逼近的形勢下,賣場與廠商新的合作模式已經開始萌芽,無論是中國家俱CBD的產權自有模式,還是銀川樂叢世家的聯營模式,抑或是順德家具協會組織的“聯合廠家共建賣場”等等,對改變家具業賣場與廠商的合作模式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。 根本原因:廠商“背離”。哪里有壓迫,哪里就會有反抗。賣場對廠商得寸進尺的“榨取”,“背離”的逆反心理在滋長,只要有適當的土壤與時機,背離將會成為一種注定的命運。 出路:重構合作模式 革命信號:蕪湖歐亞達家居“被停業”,昆山紅星美凱龍漲租引發沖突;廠家對捆綁賣場進行軟抵抗,“拖”的戰術;樂叢世家、城里城外、歐華尚美等直銷模式。志在改變現狀,尋求出路的行業有識之士,已經邁開了腳步。無論是一大步,還是一小步,對家具業而言都是進步,甚至是那把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。 對于商界的“革命”,可以概括的理解為“破舊迎新”,不斷淘汰“落后”的“生產力”。一場本應該由消費者來推動的商業革命,在家具業卻已先從業內拉開序幕了。 對于商界的革命,彼得圣吉如此形容:一種對新的可能的集體覺醒,隨著時間的推移,一切都會改變,社會如何界定進步和發展,社會如何組織,組織機構如何運營等等。工業革命是這樣的轉變,而今天世界范圍內正在開始發生的變化,也同樣如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