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業內幕 公司和工長拿走近一半裝修費 不“想點辦法”,干活的咋掙錢? 桂先生(化名)是一家裝修公司的負責人,公司雖小但水電工等各種工種齊全,一套房子到了他手里,四十多天就能裝修得煥然一新。桂先生干過包工頭,和一些知名裝修公司合作過,在北京和濟南的裝修市場上打拼多年,對裝修市場的整個流程和里面的“門道”了解得一清二楚。 “如果裝修公司給你報價三萬,其實一萬五就能給你干下來。”桂先生說,通過“合并同類項”等方法,省掉近一半的費用不是難事。 “而且,如果家裝公司照著三萬塊錢給你報價,那么最后你可能需要花到四萬。”桂先生說,許多家裝公司就是通過“中途”多加項目等方法讓消費者“進退兩難”,不得不多花錢。 按照桂先生的說法,家裝的費用里有著近一半的“水分”。那么,如此之大的“水分”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 桂先生說,其實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,就是個利益分配的問題。“找家裝公司,環節多,每道程序都扣錢,到最后實際用在裝修上的錢已經少之又少,不‘想點辦法’,真正干活的人怎么能掙到錢?” 桂先生說,家裝公司在給消費者報價的時候,是按照市場上的價格,根據人工和材料的價錢得出一個價格,實際上這些錢并不是都用在裝修上。 “例如一平方米報價100元,實際上家裝公司和工長就已經先拿走了40%多的錢,包工頭再拿點,最后用在人工和材料上的只剩下50塊錢,如果再給你用真材料,不偷工減料,不中途想辦法多加點錢,干得著嗎?”深諳其中之道的桂先生一語道破天機。 個案點擊 家庭裝修的“道道”真不少 防不勝防,不少市民吃了啞巴虧 裝修是個費力氣的活兒,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;裝修要跟裝修公司和工人“斗智斗勇”,這一點很多人也知道。然而,還是有很多市民一不小心掉進了“陷阱”,等發現問題的時候,因為裝修合同中沒有相關規定,裝修公司不認賬,最終只能吃啞巴虧,自己掏錢買單。 吳女士:所謂成本價,竟然比普通價還高 “都是朋友介紹的,覺得應該沒啥問題,經常在外地出差,我也沒驗收。”經過一個月的裝修,吳女士搬進了新房,裝電視時卻發現有線插頭里沒有跑線,給裝修公司負責人打電話,負責人卻矢口否認,由于沒有合同,吳女士找到了介紹施工隊的朋友,朋友卻說自己和裝修公司也不太熟,只是自己裝修的時候認識的,感覺不錯就介紹給了吳女士。“沒辦法,只好認栽了!”吳女士說,自己只能找人從墻外另接一根,現在,這根線還用膠帶粘在墻上。 除了沒跑線以外,入住不到一個月,洗手間就出現漏水,“浴缸下水管和洗手盆的下水管沒弄好,一開水就漏,早知道當時就該親自盯著他們!”吳女士說,不僅是“水路”,經過了解,裝修公司所說的“只收取成本價”的建材,竟然也比別人貴了許多。 記者了解到,在裝修過程中,常常會涉及很多隱蔽工程,例如水路改造、電路改造、防水設施、開槽布線、吊頂龍骨等等。由于隱蔽工程不暴露在外,裝修工人為圖方便,水電路繞管繞線、電路空管以及材料以次充好、偷工減料的現象屢屢出現。許多市民在接收房屋時并不能察覺,會如吳女士一般,影響正常生活,甚至可能發生重大安全事故。 陷阱揭秘 1量面積的時候,把門窗都算進去 裝修大多按照面積收費,面積大小是定價的前提之一。許多人可能會想,裝修公司會不會有意把面積量大? 桂先生等業內人士介紹,其實裝修公司大多不會這么做,因為消費者在選擇裝修公司時,可能找不止一家公司來測量,然后選擇其中一家,因此家裝公司一般不會在尺寸上做“手腳”。 “能夠做文章的是測量的范圍,一般來說,門窗是不需要裝修的,還有一些家具的背面也是不需要裝修的,這些面積加起來有時能達到一二十平方米。”桂先生說,許多消費者想不到這些,由此多出的裝修費用卻不少。 2走一米的電線,卻要收兩米的錢 裝修過程中,改水電是非常重要的環節,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花樣多多,有的家裝公司在裝修過程中不是換掉所有的電線,“反正是埋在里面,業主也不可能看到,或者是走一米說走兩米。”桂先生等業內人士介紹說,這是常見的,而且消費者一般發現不了。 “還有一種更隱蔽的,就是利用點‘專業知識’。”桂先生介紹說,量走線的長度,應該是量管子的長度,每根管子里有零線和火線兩根線,有的家裝公司就按照里面線的長度來量,這樣的話,一米的管子長度,量線就長了一倍,許多消費者不懂,就按照里面電線的長度給裝修公司錢,而如果量管子,一米也就是33塊錢。 3活還沒干完呢,裝修款就得交齊 在裝修行業中,還有另外一個“潛規則”,那就是干不完活就要先把錢交完,而且首次付款的比例過高。 不少人在購買商品過程中,通常的做法是付一半,交貨后再付另一半。“但在裝修時,裝修公司要求的首期付款額都在60%以上,而且沒裝修完就要求你把所有錢付清,否則就要停工。”桂先生說。 市民張先生對此就有著切身體會,“工程量還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,他們就讓我把錢補齊,說沒錢干活了,但我把錢交給他們后,我立刻就感覺自己沒有發言權了。” “裝修公司要的就是這個效果,同時如果出了問題,消費者把錢已經付清了,裝修公司沒損失,把所有的風險都留給了消費者。”另一位裝修公司的負責人劉總說,這樣做本身就表明這些家裝公司“心虛”。 4不少“新工藝”,其實根本不需要 裝修過程中,許多家裝公司會向消費者推薦一些“新工藝”和“新辦法”。例如目前許多家裝公司都極力建議消費者在刷墻時用“掛網”的辦法來防止“裂縫”,一平方米10多塊錢,“但實際上許多房子是不需要的,尤其是新房子。”省城一家知名裝修公司的設計師羅先生告訴記者,“掛網”是掛在墻里面的,從外面看不見,也為“偷工減料”提供了機會。 羅先生和桂先生等業內人士也說,以刷墻為例,許多裝修公司都把這個活分成好多項,鏟墻皮列一個價,刮膩子再列一個價,刷乳膠漆再弄一個價,如此幾項弄下來,每平方米的價格就上升了好幾成。 5不少大公司,只做“包工包料” 日前,記者以有新房需要裝修為理由,走訪了濟南一些較大的裝修公司。 “必須包工包料,因為是大公司,只干活我們沒法干。”歷山路附近一家裝修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。其他三家公司的答復也大致相同,那就是只做全包,業主已經買了材料的活不干。 在桂先生和劉總看來,這是十分正常的,“不全包,家裝公司沒有利潤了。” 桂先生說,全包的話,除了設計費,還有管理費、監理費等各種費用,這都是明碼標價的,但實際上很多裝修公司都是找自家人,這塊費用都省了。同時,由于裝修過程中有許多費用都要從材料上掙,“如果業主買好了材料,那么再大的裝修公司不都淪為‘施工隊’了嗎?” 劉總還透露,在一些裝修公司的利潤中,有兩成以上要從材料上“想辦法”。例如,很多“包工包料”實際上不包括燈具、五金件等材料,但消費者不知道,到了收錢的時候,裝修公司會以這是“行規”來應對。 6“隱性消費”,害苦不少市民 “如果一個大的裝修公司給你報的價很低,那么你就要小心了,裝修過程中注定會增加一些‘隱性收費’項目,而且越便宜的,越要小心,這是裝修公司吸引人的手段。”桂先生提醒記者。 桂先生說,有些公司為了讓自己開始的報價便宜,很多明知道到時要收費的項目,在合同里都不寫明。 例如包暖氣管子的費用在合同里不注明,到了這一環節才告訴你露在外面不美觀,需要包起來,一般消費者都會照辦,這時裝修公司就會按照材料費和工作量來收錢,包一米五六十塊錢,有時一家要花上千元。 除此之外,還有在裝修過程中才需要進行的改水管線、包門套等工作,消費者是想不到的,到時就要“根據需要”多花錢,而這些家裝公司即使知道也不會告訴你。 “我是被這些‘隱性消費’給害苦了,亂七八糟新加的五金件費、改管道費和材料費等讓我的裝修價格從2萬最后變成了3.5萬。”市民張先生說。 7陪同買材料,回扣率20%左右 在裝修過程中,許多業主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,那就是許多裝修公司會陪著業主去選材料,而且要買他們推薦的幾種材料,還以熟悉和價格便宜等理由說服業主按他們說的做。 “這么熱心,也是有原因的,對于裝修的人來說,對裝修材料的價格和品質永遠也沒有裝修公司和賣家清楚,一番推薦之下,很可能花了高價卻不一定能買到好產品。” 桂先生說,無論價格高低,有一塊是固定的,那就是裝修公司的回扣。 “以瓷磚為例,回扣率在20%左右,其他的材料也大致相同。”桂先生說。 8所謂“小件兒”,其實花錢也不少 在裝修過程中,即使是包工包料,也要注意其中有不少隱含的“不包括項目”。雜七雜八的加起來,也不是個小數目。 市民張先生對此有著“切膚之痛”。他讓一家裝修公司做家具,簽合同的時候只規定了一些主要的設計和材料,“裝修公司的人說一些小地方和材料很繁瑣就不列了,花不了多少錢,我就同意了。”張先生說,沒想到,到了實際裝修的時候他才發現,這些所謂的裝修小件實際上價格不菲。 “比如說家具需要的合頁什么的,不少一個就是四五十塊,光五金件我就多花了好多錢。”張先生說,類似的費用,讓他多花了兩千多元。 專家支招 相關合同條款 規定得越細越好 家裝“陷阱”多多,如何防止?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,出現這種情況,一方面是由于行業的發展還沒有到一個很規范的程度,“另一方面,進入門檻低,對主體資格的認定標準較低,也是出現這么多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”省消協宣教處副主任王致遠認為,要減少這些現象,一方面要出臺具體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,多部門聯手加大監管力度,同時要提高裝修行業的準入門檻,對整個行業進行整合提高,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之一。 對于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開這些陷阱,王致遠建議,首先在裝修時要慎重簽訂合同,相關條款要規定得清楚仔細。王致遠說,簽訂合同后,不能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些東西。裝修公司在裝修過程中隨意增加一些東西是不合適的,如果一些裝修項目裝修公司明明知道卻故意隱瞞消費者,到了裝修環節再提出,甚至加價,就涉嫌欺詐,消費者碰到這種情況可以依法舉報。 面對收費陷阱,王致遠建議讓裝修公司列詳細清單,同時列出裝修進程時間表。 在選擇裝修材料時,一方面注意購買有質檢報告等國家認證的產品,同時要注意“貨比三家”。 王致遠提醒消費者,裝修要保持一個理性的心態,選擇家裝公司除了購買商品,還接受服務,不要只聽商家的口頭和廣告宣傳,被各種促銷和低價所“誘惑”,不要把“報價低”作為主要的選擇原因。 最后,還要盡量選擇正規公司,這些公司出于信譽的考慮,會更規范一些。 與其相信“良心” 不如自己“有心” “干的是良心活兒,掙的是良心錢”,很多裝修公司在接活兒的時候都會這么說。然而現實卻讓我們不敢樂觀,無處不在的收費陷阱,讓人揪心的工程質量,很多業主的真實經歷,不得不讓人們懷疑“良心”二字在某些人心目中的分量。 我們可以譴責某些人的無德,我們可以期待相關法規的完善,然而,我們無法要求那些兩眼只盯著利益的人因為道德而放棄利益,相關法規的完善也需要時間。我們能做的,是了解裝修行業的潛規則,是提前洞察可能存在的陷阱,是在與裝修公司“斗法”的過程中練就火眼金睛,是不給裝修公司設置陷阱的機會。 裝修過程中,多數業主會一直盯著,這是對工程質量的擔心;裝修完之后,多數業主不敢立即入住,這是出于身體健康的考慮。偷工減料,防不勝防;甲醛超標,令人膽寒。誠信的缺失,讓我們提心吊膽,讓我們不敢相信那些拍著胸脯信誓旦旦作保證的人,不敢相信他們的“良心”。 既然如此,不妨做個有心人,做個有智慧的人。洞悉人心的險惡,了解所謂的潛規則,避開那些讓你多掏錢甚至可能影響你和家人身體健康的裝修陷阱,身體健康,心情愉悅,快樂生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