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居賣場中秋冷清 中秋總是讓人期待的,更是家居行業里的“小春天”,已經成為了家居商家比拼品牌實力、施展創意營銷的戰場,各大家居商家們都摩拳擦掌早早的為中秋小長假做打算。但是回過頭來我們發現,跟往年中秋小長假相比,今年的市場熱度無疑會讓家裝行業的老總們很受傷。 據了解,“中秋”假期期間,不少家具品牌都在打“減價促銷”牌,甚至某知名地板品牌請來了明星做代言、某板式家具也掛起了限時瘋狂搶購的大幅橫幅,但是業內人士反映,前來商場專賣店咨詢的客流沒有明顯增多,一些中小型家具賣場的客流量甚至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,簽單量只與平時周末持平。 相比家具賣場,家裝公司的日子似乎沒有預期的那么滋潤,不少公司表示中秋期間客流并未有大幅度提升,簽單量也不盡人意。家具行業各大品牌商戶們紛紛坦言,中秋市場“想說愛你不容易”。 總體看來,小長假三天期間客流一般,并未體現出小長假的“魅力”,整體效果與平時周末活動持平。和去年同期相比,簽單數量頂多是去年的1/3。如此不濟的成績單看似意外,實則并不意外。 銷售成績不濟原因何在 一樣的小長假,一樣的產品,更給力的促銷,為什么出現如此不濟的成績?想必商家們正想破腦袋在尋求答案。縱觀市場會發現,其實看似偶然的冷淡中秋,背后潛伏的卻是必然的原因。 a、百姓消費趨于理性 家居行業不斷飆升的原材料費、人工成本費、賣場租金費讓商家們焦頭爛額,面對中秋小長假,盡管各企業的優惠促銷輪番轟炸消費者眼球,但心明眼亮的消費者可不買花拳繡腿的賬,低價才是硬道理,其它一切都是空談。當然,商家們除了不能給低價,什么都可以給。 b、樓市調控逼緊家裝市場 自樓市調控后,家居行業這名無辜的受害者需要承受市場需求萎縮的壓力,需求減少了,市場自然也變小了。據了解,受樓市調控影響,2010年北京家居市場整體銷量下滑20%-30%。基于2010年的低迷表現,2011年成績不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。 c、家居企業競爭白熱化 一線城市家居市場近乎飽和,競爭也進一步加大,大大小小、知名或不知名的企業紛紛拋頭露面與市場上,同樣大的蛋糕被更多人瓜分,結果可想而知。如今家居企業開始進攻二三線城市,不過競爭的激烈同樣不會減少,殺手锏當然是價格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