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了解,哈爾濱市部分家裝公司利用人們對格式合同既信任又不熟悉的特點,預先埋下陷阱。 本文來自菏澤裝飾網 三、瞞天過海,蒙混過關。對于裝修中使用的材料,施工者往往不按規定通知消費者驗收其品質,或是以次充好。裝修公司在開始報價時,其中材料這部分的費用他都按照較好的材料價格來定價,但在實際施工中卻使用低價材料代替。這些水分比較大的材料主要是水管件、電線管盒;其次是五金件、油漆、涂料等,而一般消費者對看見的材料比較注意,對隱蔽工程和細節都忽略了。 四、合同“縮水”。目前,不少裝潢企業,甚至部分規模較大、名氣較響的企業都存在著利用消費者法律知識的欠缺,故意不使用規范合同文本、合同附件及明細表等問題。如何簽一份放心合同 簽訂家裝合同,首先必須在合同中寫明裝修的具體要求和完工日期;其次,在合同中必須注明使用裝飾材料的具體品牌或型號,以防裝飾公司以次充好;第三,如果消費者在工程進行中,對某些裝修項目有所增減,就一定要填寫相關的“工程變更單”,并作為合同的附件并入裝修合同書中;第四,合同中有關保修的條文是必不可少的,而且要分清責任。 專家提醒:裝修之前應與裝潢企業簽訂合同時,看報價高低一定要在同一標準的情況下比較,不要只看價格,不看細節。消費者在選擇裝修公司時應仔細核對其裝修資質和營業執照,并應讓其出示原件,看裝飾公司的營業執照“經營項目”中,必須有“承攬室內裝飾裝修工程”這一項。消費者還要留意公司有無正規的辦公地點,是否能出具合格的票據等。對公司工作人員應該讓其出示相關證件,如電工證、施工管理人員資格證等,并核對該公司營業場所的地址、電話是否真實有效。由于目前承接家庭裝修服務的公司,許多都是沒有申請國家頒布的裝修“資質等級”的中小型公司,所以消費者一定要仔細考察,以免吃虧上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