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裝修,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投入。從設計、施工到購買建材等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著實令人費心。 本文來自菏澤裝飾網 如果能找熟人幫您裝修,既能保證質量又可讓您省心,那真是雪中送炭,再好不過了。那么,找熟人裝修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嗎? 近日,市民小李在網上發帖,“家人說給我介紹熟人裝修,但是我覺得找親戚裝不是那么好,涉及錢很多事情都很難說。要顧及情面,又不想自己不舒服,真的很難做。大家是不是都不找熟人裝修了?”該帖引起網友的關注。 案例:礙于情面 容易吃悶虧 近日,市民小珊就因家裝找了熟人惹來一堆麻煩事。據小珊介紹,她去年在新城購置了一套新房。今年裝修的時候,她找了一位老友來為新家裝修設計,這位朋友是一位室內設計師,他還給小珊介紹了一幫“知根知底”、“自己人”的項目工程人員。由于都是“熟人”,珊珊放心地把一切裝修事務交出去。自己只是隔幾天來看一次,并且按照工程進度付了款。 一個月過去了,按事先說好的,裝修已接近尾聲。滿心歡喜的珊珊來到新房,卻差點沒回過神來。屋內亂七八糟,地板未鋪,木工活兒未干,石膏線歪了,門口斜了。仔細一看,木板、三層板、大芯板、瓷磚、電料都是低檔貨。知情趕來的設計師朋友又是賠禮又是道歉,然而原本計劃搬新家的珊珊,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。 何小姐也遭遇過類似的事情。她的140平方米三室兩廳的房子,裝修時候經由一位親戚推薦的熟人裝修,主要是做水電和鋪廚房以及廁所的瓷磚。當時熟人看了她的戶型后,口頭跟她說預算最多7000元,而且還說鋪瓷磚的師傅手工極好。但是,完工后一檢查,何小姐很不滿意。廁所的瓷磚鋪得高低不平,她不好意思跟熟人發火,就讓熟人結賬。結賬時,7000元的價格又變成10000元。何小姐后悔地說:“鋪瓷磚竟然達到42元一平方米,手工貴得離譜,而且手工那么差,真是后悔死了,早知道就不找熟人了。” 一些專業裝修網站上的業主也表示,找“熟人”裝修,找不好就容易影響質量,有時礙于情面對裝修效果不滿,價格也不好談。不是項目超出預算,就是出現拖工,許多業主在找熟人裝修時吃了不少“悶虧”。 網友意見:因怨成恨 熟人變陌路 熟人裝修有利的一面。如果大家分析一下小珊和何小姐找熟人裝修的心理,就會發現她們的考慮主要是:擔心質量問題,希望少花錢、多辦事,想省心、省力。實際上,在某種情況下,找熟人裝修確實可以實現以上美好愿望。但具體情況還應具體分析,有些情況下熟人裝修,還會出現很多問題。 在該帖跟帖中,很多網友留言建議,還是別找熟人裝修,否則熟人也變成陌生人。 一定不要找熟人!我的親身體會,簡直是血淚教訓。我的朋友找他的發小幫裝修我一套房,裝完后連隱蔽工程圖都不出,還說不打算給我的。(網友 kety) 不要找熟人。換個角度看吧。我自己也算是個設計師,但我是從來不給熟人設計家裝。不論是設計的過程還是設計后,大家都會有很多矛盾。例如,你找熟人設計,自然就不好給太多意見,否則感覺你太不相信對方的能力。那么設計起來就肯定不是自己想要的,可能只是設計師自己喜歡的。 我自己最主要不想給朋友設計的原因是:設計費怎么算呢?收你的?太不厚道了。不收?哪里還有心情去設計。收少點?簡直是自找麻煩。 最后萬一裝修出來點問題,唉,你罵我又不是,忍又不甘。那么兩人只能成為陌路人了。(網友 豬豬俠) 前幾年我裝修鋪面時,我姐夫介紹他的一個朋友給我。包工包料18000元。我覺得貴了,就隨便找了在外面報攤上掛著裝修價格表的裝修隊做了,一萬元都不用就搞掂啦!(網友 風語者) 提醒:熟人也要簽合同 一個新家裝修完畢,消費者接觸到的是居室外觀的美觀度和居住其中的舒適度,這就致使很多消費者認為裝修就是“設計師+施工隊”的事兒,聘用一個好的設計師和一個好的施工隊,就能裝修成一個完美的家。 業主珊珊或何小姐也正是這個想法,才會將新家交給熟人,找設計師和施工隊來裝修,一方面裝飾公司的報價較貴;一方面自己找的人都可尋根問底,感覺有保障。其實這是消費者步入了算不清、看不明的消費誤區。 據了解,大部分消費者找熟人裝修多出于雙方的相互信任,一般情況下是不簽合同的,更多的是只憑口頭承諾。一旦裝修出現質量問題或其他問題,就很難有效解決。 找熟人裝修與找正規裝飾公司裝修還有一個很大區別,裝飾公司會根據客戶需要在裝修前給客戶做預算,而熟人裝修一般是先付一部分款進料裝修,根據工程不斷進展,再分階段付款,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弊端,就是追加、更改的裝修費無法控制,消費者往往要多花很多錢。另外,裝修公司一般有一年的保修售后服務,而托朋友裝修,有時會礙于面子,出了問題也不會去找施工方解決,實際上就跟沒有保修期一樣。 因此,相關人士建議,消費者裝修房子應該找專業的正規家裝公司,簽訂裝修工程合同,發現不合格的,可以依照合同維護自己的權利。千萬不能找馬路裝修游擊隊,有了問題根本找不到他們。并不是說找熟人裝修不可以,如果找熟人裝修,也應該簽合同,依照合同辦事。 因此,找熟人裝修應小心,要將易出現的情況簽入合同,每一位客戶都應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