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修工自我保護意識欠缺,令人擔憂 正規裝修隊里的工人都有口罩,但并不認真佩戴。有的掛在耳朵上,有的套在下巴上,偏偏最需要防護的鼻子和嘴巴上,空空如也。問其原因,“麻煩!還要經常洗”。一位當了十多年老瓦匠的孫師傅告訴記者。 而那些游走在裝修市場的散兵,戴口罩的就更少了,主要原因是這筆費用需要他們自己支出,且屬于“可忽略”的裝備。在職業病防治院呆了這么多年,還沒有見過裝修工人為了預防職業病自費來體檢,往往是有了癥狀又拖了很久才想起來檢查,而那時往往已經發生器質性病變了。 當記者在裝修現場,向幾位裝修工介紹職業病防治常識時,一位年齡略大一點的人憨笑著說:“俺們農民不像你們城里人那么精貴,這都好幾年了,沒事兒!” 裝修工成為防治空白 記者在市職業病防治院采訪時,碰見了不少前來檢查身體的工人,共同特點是,他們都來自比較正規的大中型企業。“大型企業有安監局、衛生局和職業病防治院的定期檢查,工人們也有自我保護的意識,比如佩戴口罩和防毒面具、定期體檢等等。比較難監管的是,集中在中小企業和社會上的零散用工,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,形成流動勞動力隊伍,這些人流動性比較大,作業場所不固定,其社會保障、職業病防護等都難以得到保障。”劉穎萍說。 職業病由大企業轉向小企業,由公辦單位轉向私人單位。粗略估計,全市接觸職業危害的人數達30萬,其中只有不到1/3的人接受職業健康體檢。事實上,很多企業并未進行職業危害申報,這30萬的數字主要涉及大中型企業的工人隊伍,目前的難題是這個數字之外的,一個不計其數的閑散工人團體,他們在職業保護上意識很是淡薄,也是相關部門監管的空白。 應向農民工及時普及相關的防護知識 裝修工人的職業危害分為許多種,不能僅以單一建議為指導。 比如,有的農民工以為在工作中戴上口罩就萬事大吉了,其實遠遠不夠。面對一些大顆粒的粉塵時,經常更換紗布口罩的確可以防護灰塵類物質的吸入;若是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或是微小顆粒,則需要有明顯防護作用的口罩,條件好的,應該選用防毒面具,其過濾特性不錯,缺點是需要及時更換濾嘴,成本有些高,很多農民工都不舍得花這份錢。在一些時常與油漆接觸的裝修工種中,一定要積極預防其中可能含有的苯、二甲苯、汽油等稀釋劑成分,謹防急性、亞急性化學中毒。若沒有防護措施,時間久了,會慢慢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是血液系統。如果是高濃度無防護的粉塵空間下,最快的兩三年就有可能患上矽肺。 |